第一千三百零八章:热火朝天(1 / 2)

寻唐 枪手1号 2677 字 2个月前

吉首县令郑端这一段时间忙得飞起。

发生在长安以及诸多大城市里的那些事情,与他相距甚是遥远。虽然也从身在长安的过去的同窗那里,知道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的可以说是影响深远的事情,但在他看来,这对于吉首,是一件好事。

过去这些财主,哪里肯到吉首这样偏僻的地方来投资啊现在呢,不但来了,而且还一来就是一大堆,这些日子,不停地有来自各个地方的财主们前来盼访他,中心议题只有一个,他们要在吉首办工坊,做实业。

搞药材的,生产油脂的,准备来挖矿的,一拨又一拨,络驿不绝。这些人将要在这里来投入大量的资金,自然要先搞清楚这里的状况。

比方说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当地的治安状况,县里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之类。

对于这样的景况,郑端当然是喜出望外。现在的大唐治下,各地以国民生产总值论英雄,谁能让本地的经济腾飞,让老百姓富起来,那就是能吏,是干臣。原本郑端对于自己能在这个方面出人头地,是没有什么想法的。

不管是哪个方面比,他所在的吉首都没有什么优势,便连匪患,现在都很难说完全肃清了。人丁稀缺,能弄到手的人丁,现在大都聚集在县城周边,靠着在地里刨食来度日,别说给朝廷贡献税赋了,就连官员的薪俸,都得靠上头拨付,本地完全无法自济。

郑端唯一的指望,就是本地平平安安,不要出什么幺蛾子,那些流匪们不要找到什么空子,翻山越岭又跑到吉首来生事,今儿这里死了一个人,明儿哪里被抢了,就心满意足了。

但突然之间,好事儿就上门了。

一拨拨的财主们上门了,而且表达了肯定的投资意愿。当然,问题也还是很多,首先,便是交通的问题,这是地方政府必须要解决的。

人家来投资,生产出来了东西,是要运出去的,你总不能指望人来肩扛背驮吧一条驰道是必须的。

对于这个问题,郑端是拍了胸脯向财主们保证由他来解决的。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大唐的官员们的信誉还是很好的,在得到了郑端的保证之后,财主们心满意足地回去开始筹备一系列投资事宜了,而各家也在吉首派了专人,开始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郑端则骑上了马,开始四处奔波。

首先当然是要去找钱。没有钱,啥也干不成。

湖南总督钱彪对于开发吉首,当然是举双手欢迎的,但是说到钱,却是没有。现在他正着力开始洞庭湖周边地域,这些地方才是膏腴之地,湖南一地的经济,就指望着这些地方呢,吉首,他实在是不敢抱太大的指望,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

郑端几乎是死皮癞脸地软磨硬泡,这才弄到了区区十万元。这点钱,塞牙缝儿都不够。

就在郑端几乎要绝望的时候,财神爷自天而降,博通钱庄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贷款。

而且一出手就是五十万元,当然,利息要稍微地高那么一点点,以吉首未来十年的财政收入作为抵押。

郑端已经顾不得博通钱庄所要的利息是正常利息的三倍了,他几乎是立即答应了博通钱庄的条件。

他需要一条路。

前期钱彪给他的十万元,他已经拿来建设吉首的第一家厂矿了。

位于双塘的水泥厂。

要修路,就修一条好的,一劳永逸。毕业于武威政经学院的郑端,自然有他的一套理论,与其扒拉一条土路,逢个雨雪便难以通行,还不如一次性地解决问题。朝廷矿冶司的人给他的吉首矿产目录之中,双塘可是有着上好的水泥灰岩、水泥粘土的。

水泥这玩意儿,虽然一年之前矿冶司的那些家伙们便已经研究出来了,但在国内,还并没有大规模地投入使用,主要还是造价较高,绝大多数地方上的人,还是喜欢用三合土。但郑端却有一个府学之时的朋友,现在正在矿冶司,那是一个特别喜欢研究奇奇怪怪东西的家伙。水泥的研究,这个同学也参与其中。他向郑端保证,不久的将来,水泥,必然会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颗明珠,而且会永久不衰。

郑端相信自己这位才华模溢的朋友的判断,在府学的时候,如果这位朋友去考政经学院的话,那绝对会排名前几位,但他就是喜欢搞这些玩意儿,最后考进了科研院。

整个湖南,甚至于整个南方,还没有一个水泥厂,郑端觉得,未来要真如那位朋友判断的那样,那指不定依靠这个水泥厂,吉首便能发财。

当然,前期的十万元不可能造多大一个厂坊,但目前,只要自己够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