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到时候空军提出研制的预警机才是真正的大项目,而这至少再等五到十年才能有眉目。我们基础电子技术能力上去了。pc-75客机、四发百吨级轰油六等大型载机平台也熟起来,国防军费投资肯定有所回暖,那时候才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须知这e3预警机级别的大家伙,美国人是断然不会出售给我们的,这就需要我们一展所学,拿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在杨辉的一番精辟的分析之下。特别最后那句“大型预警机必须独立自主,外国人断然不会出售”的论断,是说到了王所长的心坎儿里了,这才像是一位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国内军工单位前十的领导人,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机智。
“说的很对,这种大型预警机外国人是断然不可能出售给我们的,这种东西太敏感了,我们共和国天生就是世界级的大国,我相信我们不可能和美国人的关系再这样继续好下去,而且美国肯定也会防范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制预警机项目。”
一脸坚定的王所长虽然都五十岁了,但他那话怎么听都像是一位老民族主义分子,不过杨辉喜欢这位性格鲜明的老前辈。
“这话说的在理,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趁着这次项目的机会向美国人学习技术,引进我们短板技术,为我们以后做打算,和格鲁曼合作是我们双方都已经签订了意向合同,这项目国家也费了很大的心思,我们绝对要干好。”
不知不觉之间,杨辉的讲话已经有了一种魔力,他总能将听众带入自己的世界、气场,让听众对他的观点赞同。
现在的王所长就是这样的,他也开始放弃他自己原本一直坚持的完全独立自主,改为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最后消化吸收。
但他在这最后一刻还是没有答应杨辉,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若是答应杨辉参与到这个预警机项目去向美国人学习,那这38所肯定是没有收入来源。
沉思良久之后,还是觉得把问题摆开来说比较好一些:“只要我们所里能够按时拿到工资,自然是愿意向美国人学习技术,但我们38所现在住在大山里面,交通不畅,想要接点民品科研项目也不可能,到时候没有钱发工资,我怕”
到最还是得说的钱的问题上,杨辉也在83年刚刚到西南科工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知道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这样吧,我们西南科工接下这个预警机项目的时候就和军队、科委说过,要接手当年空警一号的研究人员,到时候我就再去丁主任那里跑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你们编到我们西南科工,就从电子工业部拉出来干,西南科工给你们发工资。至于搬迁的事儿,我看就是我们西南科工和贵洋市委商量好的贵阳市郊区外二十公里处的航空航天城,这里到时候会有很不错航空航天氛围。”
还能怎么样,人家杨辉都把话说的这份上了,王所长也是拼了。
“那好,我们38所就这拉出来干,反正现在的电子工业部早就在各种甩包袱,人家看我们38所是山沟里面的研究所,恐怕连后娘养的都不如。到时候恐怕就要你杨总给我们所里五百多号技术人员发工资了!”
废了这么多的口舌,终于还是有了结果,至于说这五百多号人的工资问题现在国企的工资很高吗?贵洲这个地方的消费水平很高吗?要负担着五百多号的技术人员工资还是可以做到的,再说这些技术人员又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
“王所长,这次我们西南科工跨过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之间的鸿沟,将你请来主持我们同格鲁曼的预警机技术合作,还是希望你能带领整个技术队伍拿下这次的预警巡逻机项目。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是去学技术,到时候闷头学那些我们的短板技术最为主要,至于这个轻型预警机项目,成于不成全看天意,就当是我们交一次学费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