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章 航天啊!航天!(1 / 2)

军工帝国 漫水妹子 2965 字 17天前

“老总,这是湘南大学提交的关于建立高能物理实验室的申请,这是公司陆军精密武器研究室关于启动第三代主战坦克和反坦克导弹的技术论证申请,这是武昌大学化学实验室的下半年预算表,此外还有合肥国家物理研究院提出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炉实验方案……”窗外暖冬晨光洒进办公室,老朱脸上的表情万年不变,将一份份的文件夹整齐的摆放在桌子上,每放一份嘴巴里的就念叨着文件夹里面的内容。

“待会儿你去通知医院把我的肾摘了去换成钱,然后拿去充作经费,全来找我要经费,我只有卖器官来凑钱了。”陈旭抓着一根铅笔,挑开其中一份文件,怒道:“这是什么东西?居然是建造热核聚变反应堆经费申请,他·妈的就是几个搞物理得凑在一起想出方案,就这也敢伸手问我要钱,这些研究所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方案都敢提!前天武昌大学要建粒子对撞机搞反物质研究,科工研究院要玩量子实验室。国内科学界想要促进科学的发展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这么瞎搞吧!现代物理工程和设备的造价越来越贵,咱们一家公司怎么担负得起。”

“既然不愿意,那我就把这个申请打回去,不通过吧!”老朱的想法很简单,他只是个搞会计的压根不懂这些物理上的事情,既然陈旭不同意那就否定掉。

“还是放着吧!虽然思维有些天马行空,但是如果能持续的投资,潜在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陈旭把手按在了文件夹上面,虽然他知道这个核聚变炉搞起来不靠谱,十年都不见得能出成果,但是一旦搞成了人类将进入下一轮的能源革命,所获得的收益将是几万倍甚至亿倍的。

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沦落到真要陈旭卖器官的地步,他也会真割了来支持这个项目的发展。

陈旭真的很伤脑筋,他鼓励全国的大学开拓思维搞研究,但凡是有想法的科研项目南方重工集团和熊猫集团都会予以支持,拨给一定的经费支持发展。

虽然都是一些小投资,但是对国家科学的促进作用却不可小觑。

结果这些大学尝到了甜头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争先上马各种物理工程项目。刚开始还谨慎一点只敢上几万块钱的小项目,但是局面很快就失控,各种几百万上千万的大项目也敢拿出来要钱了。

还好这些大学多少继承了艰苦朴素的精神,伸手要钱的时候并没有胡乱开口,都是在最低限度的申请经费。

陈旭觉得这些科研项目的启动研究宜早不宜晚,早个十来年启动研究,即便只是立项论证,都对以后国家的科学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大部分合理的项目他都会通过审批。

有时候一些稀奇古怪的科研项目,比如引力场、量子传送之类的前期论证经费,都只需要三、五万元而已,陈旭觉得这些研究将来是很有前景的,不会因为项目太奇葩而掐死它们。

或许这些项目在二三十年内都研究不出个因为所以然来,但是只要持续不懈的投入小钱钱,或许五六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等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些项目就会因量变而引起质变,所以很值得做长线投资。

不过那些大型物理工程就很麻烦,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的花钱,还不能不给!这些科研项目在国外早就已经展开了研究,如果中国不跟上步伐以后会越拖越远。

这种大型的物理工程,按理说应该是政府出资来对,和他有个鸟毛的关系。但是政府都把钱全拿去发展经济了,别说是大学的科研经费,就连军队武器研究项目都在大规模的下马。

大家都知道南方重工集团有钱,所以才跑过来恳求帮忙,钱多钱少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拿到资金把研究继续下去,要是研究中断,再拿起来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陈旭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都在尽力的维持这些科研项目不被中断。

“咱们公司的账上难道还有钱!前一阵不是说已经油尽灯枯了吗?”陈旭手里的钱从来都攥不住,左边口袋进右边口袋就出了,有时候他都不知道公司账目上到底还有没有钱。但是老朱既然肯把文件给他签字,那么就意味着公司可以拨出款项来,账户上是有钱的。

“本来是没钱了,但是这个月从日本那边汇过来了八亿美元,都是你当年出售给日本的电子技术产生的专利收益,每个月都会有部分的入账,足够维持公司的运营。”老朱在旁边淡然的说道

“原来是日本那边产生的收益,那我就放心了。”陈旭一边翻开文件在上面签着自己的名字,一边说着话。

陈旭当初在东京博览会上把很多的电子技术都转让给了日本,但他知道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很及时的把后续的技术都申请了技术专利,只要掌握了一项电子产品整条研发线路上的专利权,就能掌握这个行业的话语权。

日本的电子企业给产品升级换代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触及到专利屏障,每次都必须向中方交付技术专利费才能继续生产。

而陈旭设定的技术专利费是非常高的,比如日企最新式的dvd音乐播放器,每生产一台的利润有36%都被熊猫集团拿走了,虽然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但是熊猫集团平白拿到了很多钱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得不说日企在生产高质量的电子设备上还是极有优势的,熊猫集团即便是掌握了电子行业众多的技术专利,自己也学着买工厂投产,但造出来的电子产品和日本造质量差的不止一点点,质量差售价低,有些甚至在亏本销售。

不过陈旭知道欲速则不达,高精尖的电子产业链不是一两年能建起来的,尽管产品质量很差但依然坚持在生产。只有不断地在失败中成长,在摸索中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的质量管控、合理的成本控制等等,才能超越国外的产品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