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淡然道:“华尔街的巨头们准备了金融核弹:目标东京。这是一只在国际上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土肥猪,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银行家。用你刚刚的言论,西方人是不会允许日本崛起为世界主导的金融强权。这是一件非常令人他们不安的事情。根基我的情报。索罗斯已经和伦敦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开过一次碰头会了,最迟一个星期就会动手。”张凡搜索了地球世界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记忆。试着措辞出来交谈。
日本作为亚洲最先起飞的经济体,无论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还是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规模,都迅速达到让国际银行家惊恐的程度。用克林顿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萨莫斯的话说,“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日本战后以模仿西方产品设计起家,然后迅速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反过来占领欧美市场。日本在60年代已经开始在汽车工业中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将人工失误率降到几乎为零。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美国生产的8缸耗油轿车很快就被日本物美价廉的省油车打得落花流水。美国在低技术含量的汽车工业中,已经逐渐丧失了抵抗日本车进攻的能力。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三下五除二就掌握了除中央处理器之外的几乎所有集成电路和计算机芯片的制造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之下,重创了美国电子和计算机硬件行业,日本甚至达到了美国制造的导弹必须使用日本芯片的程度。一度美国几乎人人相信,东芝、日立收购美国的ib和英特尔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的产业工人则担心日本的机器人会最终抢走自己的饭碗。
这个时期日本被塑造了黄祸威胁论。喜欢阴谋论政治的西方惯用的伎俩。
美英在80年代初实施的高利率政策固然挽救了美元的信心,同时痛宰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把,但高利率也严重杀伤了美国的工业实力,造成了日本产品80年代大举进占美国市场的局面。
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欣快骄横之时,一场对日本金融的绞杀战已在国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了。
水球世界的经济发展似乎加快了。日本更加富足。更加强势。世界经济体要比地球同时期更平稳。
水球世界,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此时,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年之内涨了300,房地产更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
如果没有外部极具破坏性地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和缓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狩猎行动。
鉴于日本金融实力的强大,如果在传统的常规金融战场上取胜并无必胜的把握,要对日本金融系统进行致命的一击,就必须动用美国刚研制出来的金融核弹: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这一威力空前的金融武器。它是用来抢夺纽约证券交易所生意的工具,当人们在芝加哥买卖对纽约股票指数信心时,不必再向纽约股票交易商支付佣金。股票指数无非就是一组上市公司的清单,经过加权计算得出的数据,而股票指数期货就是赌这个清单上的公司的未来股票价格走势,买卖双方都不拥有,也不打算拥有这些股票本身。
股票市场玩的就是信心二字,大规模做空股指期货必然导致股票市场崩盘,这一点已经在1987年10月的纽约股市暴跌中得到有效验证。
张凡下了决心研究了这方面操作手法。即便是在填海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每天都会抽搐一段时间学习。通过和始皇建立的一套虚拟股票交易系统实际操演。有地球世界未来作为参考。这次狙击,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这趟东京狩猎他信心倍增。
80年代日本的经济腾飞使日本人多少产生了一股目空四海的优越感。当日本股票价格高到没有一位理智的西方评论家能够理解的程度时,日本人仍然有大量理由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违背所有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规律。在民众心中,依然有一种日本股市不可能下跌的信念,他就是要利用这种心理先猎西方虎。后吃岛国土肥猪。
太可怕了。居然连金融核弹这个行动居然都知道。自己都是这次从乔治叔叔的办公桌上看到。乔治叔叔非常生气自己的偷看。这要什么高级商业间谍才能得到这种情报?
史丹利的情绪似乎让张凡煽动的言词激了起来。目光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光芒。神情严肃用坦诚的语气道:张,你对西方人心理把握和情报准确的让人惊叹。既然你决心已下。那么我就把我所知道的情报告诉你。作为合作伙伴,我还是补充一句你还有悬崖勒马的机会。�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