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返璞归真(2 / 2)

贼警 虾写 3928 字 14天前

白雪片面接触过华飞语案件,和齐鸣商量一会,白雪道:“这个案件最大疑点,厨房的刀为什么会到卧室,又从卧室到厨房。顾问你已经提出了刀从卧室到厨房的,主要是刀是怎么从厨房到卧室……我初步猜想,会不会是张三切完肉之后,把刀随身携带。”

“然后呢?”

白雪道:“然后我由觉得可能性不大,很明显张三是进门不久就被刺,张三要藏刀,凶手拿刀,按照当时张三穿着,我不认为凶手很轻易拿到刀而不被张三发现。”

苏诚道:“张三藏刀到卧室,这个说的好,我就没有想到,但是如你所说可能性并不高。缺乏基本目的。齐鸣呢?”

齐鸣道:“我注意到你们说到,如果邻居中有凶手,用顾问你的方式,将刀送回厨房,人混入邻居中,那这凶手十有八九是李四。从几位邻居职业和技能来说,他是外科医生。一击致命说明凶手杀心很重,就是要人命,而这样心态,一般人会连续捅刀,而凶手没有,说明他很了解这一刀下去的后果。”

苏诚点头:“然后呢?”

齐鸣道:“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胆大心细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邻居李四有可能知道张三有将钥匙放在脚垫下的习惯。我构想中,李四是起了杀心,潜入张三家,但是李四没想到张三不是一个人,杀死张三后,在接下去的几分钟,李四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脱身。”

苏诚道:“继续。”

齐鸣看苏诚,苦笑:“我不知道怎么继续了。”

苏诚站起来拍拍齐鸣肩膀,顺便摸下白雪的脑袋,道:“我已经知道真相,不过我需要先证实,果然璞玉最难得。”

白雪抬头:“顾问,什么意思?”

苏诚拿起自己矿泉水瓶子,道:“我原来是从这个瓶子看世界,脑洞再大,只能看见瓶子的世界。你们给我一个啤酒罐看世界,我自然就看见啤酒罐的世界。这个案件我最大失误是,我过于注重的是凶手的杀人手法,还有移刀这个矛盾。好了,我买单,你们多喝点,不要开车。”

矛盾论是大菠萝基本的破案原则,也是破案的核心所在,遇见案件,先从口供笔录现场去找矛盾,找到矛盾自然就找到答案。如同一个撒谎的人,为了圆谎,他会撒越来越多的谎。解开一个个矛盾,线索就会更加清晰。

但是,苏诚曾经对矛盾论提出过质疑,过于专注细节矛盾,而不是宏观看待案件,会不会导致看法过于片面。大菠萝肯定了苏诚的质疑。大菠萝告诉苏诚,认真去研究福尔摩斯演绎法,会发现也存在人为使用上的误区。大菠萝告诉苏诚,矛盾论是一种武器,但是你不能只有这一样武器。

大半年来,苏诚依靠矛盾论着实破了不少案件,但因为胜利原因,过于局限于矛盾论。以前很多案件,苏诚只查矛盾,其他的线索都是左罗他们去查,去走访。从五忍案到现在,苏诚总感觉自己欠缺了点什么,现在他明白了,自己将矛盾论当成唯一的武器,有时候不仅不能破案,而且还会蒙蔽自己的双眼。

……

李四被请到审讯室,能到审讯室当然不是请,准确来说是刑拘通知书将李四请来的,方凌和物证组的人正在搜查李四的家和工作地点。

苏诚和左罗主审,苏诚问:“李四,你和张三关系怎么样?”

“还可以,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

苏诚问:“经常串门吗?”

“那基本没有,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邻居串门,我也不喜欢,总感觉别人打扰了你的生活。”

苏诚问:“你去过张三家吗,最近几个月?”

“可能有吧,偶尔一起上楼,打招呼,有时候会去邻居家稍微联络感情,毕竟诸如业主,物业,小区环境等,邻居之间还是要认识的。”

苏诚再问:“那你去过张三的卧室吗?”

李四摇头:“我又不是同志,怎么可能去别人家卧室。”

苏诚笑:“信心十足,作为一位外科医生,谋而后定,又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你相信你自己。”

李四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这个案件本来很简单,逻辑上基本无法证明案发时候,张三家除了华飞语和张三,还有第三者。我虽然也努力过,但是发现凶器位置转移的太奇怪了。不过这案件有个转折点,转折点就是华飞语,华飞语这姑娘非常强硬,假设华飞语改了下口供,在法庭上律师和公诉人肉搏,还是有机会胜诉的,假设她改了,因为被下药而反击,那这案件基本就结了,最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但是她强硬态度,让我始终不相信她是罪犯。假设她不是罪犯,那房间内肯定有第三者。我就必须证明,剔骨刀怎么从厨房到卧室,又怎么从卧室到厨房。”

苏诚道:“我已经解决了其中部分,凶徒藏匿在张三卧室,杀人,隐藏一边。华飞语看见凶案现场,惊恐不已,夺门而出。凶徒就将凶器放回了厨房,等邻居们一拥而入,凶徒混入邻居中,凶徒很了解人,知道在当时情况,邻居们被震惊,节奏快,很难记住细节。加上凶徒和邻居们讨论案件后用一些暗示自己和他们一起进入张三房间的话语,邻居们自然就在不经意中做了伪证。”

李四想了一会:“警官先生是认为我杀死了张三?”

“对,我认为你藏匿在张三房间中,杀死了张三。”

李四笑问:“警官先生,那我怎么拿到厨房的刀杀死张三?”

苏诚反问:“你怎么知道是厨房的刀杀死了张三?”

李四回答:“刑警封锁现场,对剔骨刀上血迹进行采集,我们都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