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普遍使用银器已经有个几百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只要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基本都会购置几套如茶具、餐具一类的银制品,更不用说那些大商人、工厂主和贵族。
英国社会使用银器的普及率,是远远高于华夏的,这和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所以英国的银器收藏也是一项非常有代表性、具有广大社会基础的收藏项目。
当然,这仅仅限于西方社会,而且英国的藏家们还基本上还不仅仅将这些古董银器当摆设,也常做为实用器使用。
这同华夏的瓷器收藏有着极大区别--瓷器易碎,大概也只有张楠这家伙会拿个鸡缸杯来喝酒了。
而且英国各时期流传下来的银器,根据银的纯度不同有不同花纹的印章,可不是简单的标注纯度百分之多少就算完事的,搞得非常复杂隐晦。
还有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出产的银器也有不同的纹章,如果张楠想学习收藏英国的古董银器,达到略懂的程度估计都得花点力气!
还好看在张楠做生意爽快、没有还价的份上,摊主说要是感兴趣,多找几家书店就可能买到专门研究英国银器纹章的书籍,不过那书够大、够重、够贵!
书籍可不便宜,这里可没盗版。
英国一般商店都不还价,但不包括‘汽车行李箱市场’,这里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所以摊主觉得张楠爽快。
“恩,回去前买一本,得空的时候看看也好。”
项伟荣这会还听不大明白快速的英语交谈,不过还好有个关兴权在能做翻译:张楠买东西,这两位也没闲着,就在附近看稀奇。
英国地摊上的东西明显同国内的不一样,同美国那边的也有些区别,买回去些实用的,就算一下子用不着放着也漂亮,异国情调足。
项伟荣买了套银质茶具,泡红茶的:一个茶壶同两个带盖子的银罐,还有配套的银质托盘,不过没茶杯。
英国人的茶杯一般不会用银子来做,喜欢用瓷器。
不过这不是问题,隔壁就是卖瓷器的摊位,两人又去买了6只相同的瓷杯。
姐夫看中的银器也算有点年头了,反正也不贵,张楠是按照银价重量来算的,就没去参合姐夫他们的采购行动。
那些茶杯要价1磅50便士一只,项伟荣两人还还了还价,6只一套最终8磅成交,显然没讨价还价的天赋。
因为三人还会去几个国家转悠,这些物品过海关时显然携带不便,不过这会已经能够邮寄了,运往华夏都可以,只要包装好就行。
四人打算再晃荡一小会之后就离开这处市场,不过很快他们又在一处摊位前停了下来:这个摊主摆出来的东西非常杂,银器、瓷器、木器、玩具…
乱七八糟什么都有点。
瓷器都是旧货,基本上都是张楠三人眼里的“西洋货”,从款式同图案上都充满异国情调,但眼尖的关兴权看到一大堆西洋货中间有个华夏款式的花瓶。
“阿楠,有个瓶子。”说着关兴权走到那处摊位前。
英国地摊就这点好,只要是稍微值钱、又容易损坏的物品,卖主一般都会在上头贴上价码小标签。只要看到这类物品,买主可以直接拿起来看而不必担心出问题。
关兴权一看那个花瓶上头贴着“20磅”的标签,随手就拿了起来。
张楠接过来一看,人物花瓶,“广彩花瓶,外销瓷。”
“广彩?”关兴权问了句。
“嗯,广彩,还被称作‘广zhou织金彩瓷’,是广zhou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zhou烧制的织金彩瓷和这一类瓷器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早期那会流行,基本上就是专门烧造出来用来出口的东西,国内基本没有,不符合我们当时的审美观。”
说着,张楠指着花瓶道:“你看,整个瓶子图案构图十分紧密,特别是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看上去就像画了万缕金丝一样。因为绝大部分用来出口,完全就是为迎合当时外国佬的喜好设计烧造的。”
张楠说的是剡县方言,就算这里有人懂汉语他也可以肆无忌惮的说,绝对没人听得懂,妥妥的超级密码。
不过等到约翰也靠了过来,张楠出于礼貌又换成了英文,“你看瓶底的款识。”
说着把瓶子反过来,底部款识是两行竖写蓝款“乾隆年制”,不过特别有意思的是四个汉字外圈还有一圈英文:adecha。
再次摆弄看了下瓶子的细节,道:“广瓷外销基本是从乾隆年才开始,不过这个瓶子色彩丰富,用的是清末广zhou工匠自己弄出来的颜料,比乾隆时期用的进口料色彩丰富的多。
这应该是个清末寄托款加上外销瓷标准英文的离奇组合款识,不常见,不过也不算罕见,画工倒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