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父母的遗憾与追求(1 / 2)

李牧陈婉 公子不歌 1961 字 11天前

认干亲在海州风俗来说,是件很正式也很隆重的事情。

只有关系极好的朋友之间,亦或者遇到非常喜欢的晚辈时,才会认下一门干亲,而且这干亲认了之后,基本上会维系一辈子的。

80后、90后长大之后,对这种干亲关系处理的相对随意了许多,有时候孩子还没生下来,就已经给他找了一堆干爹干妈,可是,在上世纪的海州,极少会出现一个孩子有好几个干爹干妈,亦或者一个成人有几个干儿子或者干女儿的事情,一般来说,一个孩子只有一个干爹和干妈,一个长辈也最多只有一个干儿子或者干女儿,老一辈的人非常注重这一层关系,某种程度上,比西方的教父还重要得多。

海州人重承诺,不只是干亲非常正式而且重视,就算是朋友之间的把兄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结拜的,不但感情要到位,而且还要重承诺、讲规矩,把兄弟的父母、爷奶若是去世,按照规矩,把兄弟都要戴孝,而是戴重孝,不像十几年后,十三四岁的孩子都有几十上百号把兄弟,但拜的随意,相处的也很随意,十年后还保持联系的,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李牧和李紫薇一起回家的时候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妈和爸爸没想到李牧提前回家,于是赶紧开始张罗晚饭,接完李牧的电话,李妈忽然有些紧张,问李爸:“你说紫薇要是不乐意怎么办?”

李爸说:“应该不会吧。”

李妈说:“我也不知道,就是心底有些没底,咱们之前也从来没认过干闺女,也不知道人家紫薇老家都是什么规矩。”

李爸笑道:“只要人家姑娘答应,咱就按人家家里那边的规矩来,再说这事儿人家姑娘也未必敢直接答应,八成是要跟父母商量一下的。”

李妈点点头,说:“紫薇爸妈还都是挺好的人,一看两口子就是标准的知识分子,好像都是教师吧?”

“紫薇妈妈是教师,已经退休了,爸爸是他们当地教育局的官员,不过早些年倒是人民教师来的,后来调到教委工作,上次见面听紫薇她爸爸说起来,他好像也要退了。”

过年的时候,李紫薇作为李牧的贴身助理,一直跟着李牧,为了也让她跟家里人团圆,李牧特地邀请她的父母到海州过年,李爸李妈和李紫薇的爸妈有过几天的接触,对两人的印象很好,对李紫薇的印象更是不错。

李紫薇出生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早些年文革前最后一批靠真才实学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两人都一腔热血投入教育行业,在教育领域忙碌了半辈子,两人无论是人品、秉性,还是学识以及谈吐都非常好。

李妈笑道:“要是紫薇的父母也答应,咱们两家六口人找个时间一起吃顿饭,以后咱也是有闺女的人了。”

“正好还都姓李,跟亲闺女一样……”

李妈点点头:“是啊,都是你们老李家的人。”

李爸点头一笑,说:“没有儿子之前,你做梦都想要个闺女,要真是个闺女,怕是难有今天咱儿子这份成就啊!”

李妈摇摇头说:“要是小牧真是个闺女,我可舍不得她这么打拼,大学毕业就回家考个公务员,有个稳定的工作,嫁人也别远嫁,这样还能多陪陪咱们。”

说完,李妈又道:“你看现在,你儿子大学还没毕业,一天到晚满世界跑,再等几年我怕是一年都见不上他几回,成就再大,咱们一家三口不还是很难团聚吗?成就都是做给外人看的,长相守的日子才是一家人最幸福的。”

“你说得对。”李爸点点头,感叹道:“将来啊,说什么都得劝儿子多要几个孩子!”

……

李牧没有告诉李紫薇,关于妈妈想认她做干女儿的意愿,但自己心里却想了一路。

上辈子,李牧常听妈妈感叹,羡慕别人有女儿的,尤其羡慕女儿守在身边的,就算是成家了,每天也都能见面,有了孩子之后,父母还能每天帮忙带带孩子,老两口的生活也充实。

不像她,儿子常年在外,一年也就能回去三两次,而且每次也就几天的时间,匆匆的来,匆匆的走,当妈的还没稀罕够,儿子就又走了。

上辈子的生活没这么顺序,李妈真可谓是辛苦了多半辈子,到老了儿子却不能守在身边,对她来说实在是难免伤感。

李牧总觉得特别亏欠父母,可是苦于生活和现实,自己也没能尽到一个好儿子应尽的义务,那时候,李牧每当听说妈妈发烧感冒,心里就觉得特别过意不去,平时没能陪伴,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没法回家照顾,那时候李牧经常幻想,如果自己有个姐姐,或者有个妹妹,能在家守着爸妈,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