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潘多拉魔盒(第一更)(1 / 2)

08年的次贷危机,让所有对金融和经济有兴趣的人一夜之间就知道了两个英文缩写:cdo和cds。

无数文艺作品都把这两个长得很像的金融工具当成新世纪以来最大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这两个工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资本主义集团的贪婪让所有的监管和审查形同虚设。

cdo通俗来讲,就是把不同评级的各种债分拆打包,整合成一个新的债券,这种分散投资策略从原则上说,确实有降低债券风险的可能。

但当cdo不断衍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每个金融机构都会发行不同的cdo,cdo本身的购买者又会把购买的不同cdo债券打包成为新的cdo。最终,一美元的债务,有可能会有二十美元的cdo赌它会按约还贷。

至于cds,本质是一种保险,当债务出现违约时,由一个不相干的第三方负责赔付违约风险。在保险领域,投保人必须是相关人,一个标的物只能投保一份保险,赔付总额也不会超过标的物的实际价值。但cds不同,任何人都可以就一个标的物进行投保,投保多少份都可以。

打个比方,你有一栋房子,你可以为自己的房子投保财产保险。我和你的房子毫无关系,但我却也向你的房子投保了十份保险,当你的房子着火了或者被砸了,我就可以获得十份保险的赔付。

这两个工具并不是甫一问世便为华尔街赚取了高额利润的,任何金融工具的流行都要符合当时的历史进程和经济条件。

正如在整个八十年代华尔街最赚钱的产品是垃圾债券,而在新世界第一个十年,cdo就是整个华尔街能够维持暴利运营的基石。

cdo问世已经超过十年,但始终维持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环境没有成熟,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限制了投资银行的规模,房贷政策没有放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给cdo提供理论支持,导致cdo的风险“不确定性”太高,难以从评级机构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

华尔街并不厌恶风险,高风险同样代表着高收益,华尔街真正厌恶的是“不确定性的风险。”

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穆迪公司(oody's)、惠誉国际(fitch)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债券评级机构。任何一种债券的发行,只有经过这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才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风险信用评级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代表着一切,金融衍生品的购买主力并不是那些散户,而是诸如明尼苏达养老基金之类的基金团体。这些有着半官方背景的基金团体都有明确的规定,只允许购买信用最高,也就是aaa信用级别的债券。不能获得最高评级,cdo就不可能获得这个最大的市场。

传统cdo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cdo这个产品很难成为华尔街的宠儿,每个金融机构都会慎重对待cdo的发行。

但高斯连接相依函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2000年华人数学家李祥林在著名的金融类ssci期刊《固定收益杂志》发表了这篇名为《违约相关性研究:高斯连接相依函数》的论文,华尔街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模型对金融衍生品,尤其是cdo的巨大意义。

这篇论文的出现,彻底解决了cdo的定价和违约风险测算问题,cdo之所以难以定价和测算风险,就是因为数据太过庞杂,测算不同金融产品间的相互联系成了一种近乎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但高斯连接相依函数采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直接调用cds的市场数据取代参考历史违约数据来构造违约相关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