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2 / 2)

“首长外甥又怎么样,做错事一样要罚,首长这次太不公平了吧。”

“咋不公平了,人家只是一家子凑一块吃过团圆饭,又没有大操大办。”

“就是,按她这样,那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要被举报了。”

“要我说廖连长也是自找的,该,不知道部队领导最讨厌这股子举报的歪风邪气吗。”

“就是,以为部队什么地方呢,还搞她老家那套,动不动就写匿名信举报人,搞的家属院人心惶惶。”

“要我说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这廖连长也不是个好的,明知道媳妇什么德性,还任由她胡来。”

“我听说廖连长当初就不符合随军条件,是他那媳妇一直死赖在部队。”

“这廖连长的媳妇平时看着老实巴交的,没想到这么恶毒,竟然还偷偷写举报信,都是一个家属院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她心思怎么这么歹毒,人家江团长在前线流血流汗,媳妇刚生完,就举报人家。”

“可不是,还好她走了,不然跟这种人住一个大院,想想都怕,哪天就把我们卖了。”

举报风气盛行后,家属院人人自危,天天担心自己被别人举报。

都是军属,住家属院久了,耳濡目染的,大家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

平时大家背地里吐槽吐槽,八卦一下,过过嘴瘾,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真对外的时候,军属们还是很团结的。

大家都是一个家属院的,廖连长媳妇这次做的确实太过分了。

竟然背刺军属,寄匿名信,还是在人家刚出月子,丈夫上前线,不在身边的时候,太阴险,太恶毒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是在数落廖连长媳妇的,有连带着把廖连长也一并数落了。

一群人同仇敌忾的,这导致刚才骂刘瑶的那个女人不敢吭声了,灰溜溜走了。

政委有意杀鸡儆猴,处理完廖连长两口子的事后,特地召开了一次大会,再次强调了部队的军纪军风,大会内容还在家属院的广播里重复了一遍。

那些军人回去后,也再三警告军属们不许闹事,不许乱写举报信之类的。

政委这招很管用。

这天之后,部队收到的匿名举报信渐渐少了。

家属院的邻里关系也没之前那么紧张了。

当然了,外面闹的依旧凶。

许是上面都看不过去了。

68年底,上面下达命令,开始强制城里无业的未婚青年下乡。

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还没当回事,觉得下乡就下乡,不就割下麦子,种种地吗,轻松的很。

于是,大批无业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自愿报名下乡,还把城里户口转到了乡下。

然而,真到乡下后,大家发现压根不是那回事。

乡下生活太苦了,吃的差,住的差,那日子压根不是人过的。

很快,大批下乡的知青们纷纷写信回来诉苦,想让家里帮着找关系调回城里。

然而,城里户口转出去容易,想转回来可就难了。

有知青吃不了乡下的苦,试图偷偷跑回来,结果人还没跑出村里,就被抓回去了。

有运气好的,逃回家了,但是被街道的人发现后,又扭送回了乡下。

慢慢的,大家开始意识到,上头这次是来真的了。

其实此前也有不少知青先后下乡,那些知青都是自愿的,也是真正有能力的知青,知识水平很高,确确实实用知识帮助农村改变了他们落后的生产方式,还上报纸了,组织还表扬了他们。

但是这次不同,这次知青下乡是强制的,户口还直接从城里转到乡下。

也就是说,即便你人逃回来了,你户口还是在乡下。

没城里户口,没工作,你留在城里也领不了粮食。

当然了,也有一种是爹妈不缺钱的知青,借着节假日回乡探亲,回城里后就躲家里啃老,不走了。

这些人要是一直没被发现还好。

一旦被发现,知青办的人直接上门抓人。

他家里人还可能会因为包庇罪,丢了工作。

于是乎,为了逃避下乡,城里适龄女青年开始争先恐后闪婚。

男青年们则想方设法想让家里帮忙托关系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