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朕不信(1 / 2)

斟酌了半晌之后,英诺森十世还是同意了崇祯皇帝的提议,因为英诺森答应或者不答应,对于大明来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影响。

答应,欧洲进入大国争霸时代,大概也就相当于春秋战国时那样儿,几个大点儿的家伙互相怼,最强力的胜出后,由大明来终结掉;

不答应,欧洲死上几大批然后进入群雄割据时代,然后被大明给终结掉。

套路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套路,结果也基本上是这么个结果,对于大明来说无非就是多拖几年或者是提前几年的问题。

英诺森十世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哪怕是英诺森十世被评价为最无所作为的教宗,该有的眼光总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与其拒绝了崇祯皇帝,然后等着欧洲彻底乱成一团,倒不如将欧洲的局面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尽早将之结束。

如果能够尽早将欧洲统一成一个整体,或者还有机会赶超大明的机会?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等回到了住处之后,英诺森十世就深深的吐出一口浊气,吸食了一泡福寿膏之后,从精神到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英诺森十世才从榻子上坐直了身子,开口道:“都说说吧,对于大明皇帝的要求,你们是怎么看的?”

阿诺德·奥尔巴赫直起身子,小心翼翼的将烟枪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之后才开口道:“很明显,大明皇帝不可能单纯的只是允许我们传教那么简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教廷答应了崇祯皇帝的条件,那么大明肯定会提出派对等的传教士来欧洲,传播他们的信仰,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放下烟枪又拿起香烟的英诺森十世吐出了一个烟圈,淡淡的笑道:“有一些人,自称为上帝的选民,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他们选出了玉皇上帝,还是玉皇上帝的分身选择了他们来当选民呢?或者说,造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造他们出来呢?”

奥尔巴赫原本还有些微微躬着的身子瞬间挺直了,就连眼光也有些发亮:“您的意思是把他们的存在告诉大明皇帝?”

英诺森十世轻轻摇了摇头道:“不,他们的存在没必要告诉大明皇帝。

如果大明皇帝已经知道了,我们告诉他也没有用,如果大明皇帝还不知道,那我们又是站在什么样儿的立场告诉他呢?

依我看,倒不如同意了大明皇帝的要求,然后让大明派出来他们的传教士,去跟那些上帝的选民较量吧,看看到底是大明的传教士厉害,还是信奉《犹太秘典》的那些选民更厉害!”

英诺森十世的神色有些阴翳,此时的神色与外界所传的阴沉和恶毒开始有了那么一丝的重叠。

既然大明皇帝想让大明的宗教也向欧洲传播,那就来吧,反正已经够乱的了,也不再乎再多那么一家两家的。

……

崇祯皇帝将手中译本的《犹太法典》扔到了地上,冷冰冰的道:“朕想知道,到底是《大明律》重要,还是《犹太法典》更重要?”

心中暗骂不已的张之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躬身道:“陛下息怒,不过是些蛮子们胡言乱语,不值当陛下动怒,还是保重龙体要紧!”

崇祯皇帝冷哼道:“保重龙体?朕还没老,还提得动刀,用不着保龙体!倒是这些蛮子们的胡言乱语,让朕有些感慨啊。

瞧瞧那些秃驴,还有那些牛鼻子,哪儿有一个争气的?爱信信不信滚的态度,是传教该有的态度?”

张之极顿时有些懵逼:“陛下的意思是?”

崇祯皇帝冷笑道:“朕没什么意思,要是明年这时候,他们在欧洲传教的效果还是这番模样,朕看他们也不用传教了,都回家种地去吧!”

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佛教虽然说还讲究个十八层地狱,但是跟道教这个败家玩意混的久了,其实都有些爱信信不信滚的意思。

这两家背后是谁?

少林寺,龙虎山,这是官方明面上的,暗地里可还有锦衣卫和东厂在替他们出力,更有整个大明在背地里替他们使劲。

然而这两个败家玩意在欧洲传教的结果就是几座寺庙,百十个信徒,完了!更操蛋的是,这里面有一半都是南少林发展起来的,剩下的一半才是北少林跟龙虎山发展起来的。

虽然说这两家传教的时间有些短,可是一整年的时间就弄出这么点儿动静,对得起崇祯皇帝吗?对得起大明吗?对得起暗中替他们出力的厂卫吗?

“把朕的意思传给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大和尚,明年的度牒削减三成,若明年依旧如此,便再削三成!”

张之极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发现要是这么玩,可能过上三四年就没有度牒给少林寺和龙虎山了,说不定还有大量的秃驴和牛鼻子会被强制还俗。

但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左右头疼的是张显庸跟彼岸海宽两个人,虽然张显庸也是姓张的……

等张之极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现在英格兰那边的进度怎么样儿了?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传回来?”

王国兴躬身道:“启奏陛下,英格兰所有的港口已经尽数摧毁,彭赞斯、埃克塞特、巴恩斯特珀尔、南安普敦、朴次茅斯、布赖顿、多佛尔,还有爱尔兰岛的科克地区,已经被大军攻下,陆军方面正在对残余的蛮子们进行清剿。”

崇祯皇帝斜眼望向了张之极:“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来计算的话,大概需要多久能够将整个英格兰给拿下?”

张之极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半年,最多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足以将整个英格兰平定下来,然后我大明就可以开始向英格兰这边移民了。”

说完之后,张之极心中顿时咯噔一声,暗叫一声不妙。

说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感觉,张之极总觉得自己要倒霉,可能又要被崇祯皇帝给坑了?

果然不出张之极所料,崇祯皇帝在嗯了一声之后就淡淡的道:“朕记得老英国公还在的时候,朕曾经说过,英格兰之地正好应了英国公的封号。”

张之极躬身道:“陛下隆恩,臣永世不敢或忘!”

张之极这句话说的倒是发自肺腑,因为崇祯皇帝对于英国公一系当真是没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