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收复关中(二)(1 / 2)

齐军现在面临的困境,武关和潼关方向有机会强行突破,却兵力不足。

河中府兵马众多,却被黄河阻挡,难以直接突破。

赵泰站在大帐中,目光注视着沙盘,想着历史上各种势力,如何打进关中之地。

赵泰捋了捋胡须,询问道:“对面蒙军把守渡口,我军难以攻占浮桥,强行突破。诸位可有什么建议,助大军渡河”

张柔沉声道:“大王,如果只进攻浮桥,确实难以突围。臣以为还可以多制造羊皮筏子,威胁西岸,令蒙古分散兵力防守河岸,再一举突破”

“这个办法不错不过,黄河宽阔,我们一次渡过去的兵马有限,而对岸蒙军骑兵众多,很容易提前拦截。我们这边一旦渡河,蒙军立刻就能发现,并且依靠骑兵机动,在对岸等待。届时恐怕强渡的兵马,会陷入恶战,甚至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被蒙军骑兵消灭。”赵泰道:“大家再想想,可还有其它办法”

这时王宾道:“大王担心有理,不过蒙军现在要防守潼关、武关、蒲津渡,同时又要对付汪世显,臣以为蒙军的兵力必然有限。”

虽说汪世显现在多半只敢守着城池,不敢贸然东进接应齐军,但是他们占据州郡,对于蒙古来说,是一个巨大威胁,蒙军肯定要集中兵力,将他们消灭。

现在蒙古兵力本就不足,加上汪世显和诸多世侯归齐,关中蒙军的兵力肯定很紧张。

赵泰看向王宾,不禁问道:“先生是否已经有了对策”

王宾手指沙盘,“若是我们在蒲津渡附近强渡,驻守蒲津渡附近的蒙军,能够依靠骑兵进行防守。但若是我们派遣一支兵马,在这里渡河呢臣不相信,蒙军在这里也有大军防守”

赵泰一愣,顺着手指方向看见,却是陕北一带。

现在蒙军既要防止齐军攻入关中,又要对付汪世显,兵力肯定不足。

陕北附近的黄河,水流湍急,并不适合大军渡河,所以蒙军不可能重兵防守。

现在赵泰集结重兵于河中府,吸引了蒙军的注意,完全可以派遣一支偏师,从蒙军防守薄弱的陕北渡河。

若是齐军渡河,出现在陕北,那么蒙军防线便会全线动摇。

赵泰想了想,脑海中出现一段还未发生的历史。

李自成一片石战败后退守关中,清军便是兵分两路,一路攻潼关,一路攻入陕北,逼得李自成弃守关中。

赵泰捋了捋胡须,笑道:“若是加上先生这个方案,攻入关中便容易了。”

“大王,卑职愿意率领本部人马北上渡河”河东降将范用吉上前抱拳。

这些年来北方战乱疲乏,河南、关中等地人口锐减,而河东一地,山河环绕,地形封闭,受到战争的影响比较少。

虽说蒙军为了逼赵泰决战,屠戮了河东百姓,但是由于河东世侯归齐,再加上赵泰迅速出战,并击败蒙军,所以蒙军对河东的破坏并不大。

明朝建立时,北方人口因为战乱锐减,最后从受战争影响小的山西迁出大批人口,留下了大槐树的故事。现在河东大批世侯投降齐国,赵泰也有意,将一部分世侯和百姓,迁出河东,以便恢复北方各地的人口,同时方便掌控河东世侯。

范用吉投降了赵泰后,知道齐国对河东世侯的政策,为了战后能够迁个好地方,范用吉希望能够在这次收复关中的战争中立功。

范用吉是在河东世侯,了解河东地形,派他去从北面渡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河东世侯麾下兵马战力不强,范用吉即便渡河,对蒙军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赵泰颔首道:“好,本王再给你三千精兵,你带着他们一起过河”

范用吉大喜抱拳,“臣领命”

赵泰在河中府难以突破蒙军防守,便派遣范用吉率领一万人马,趁着夜色掩护,悄悄的北上,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渡河地点。

黄河上游,水流湍急,大军不方便过河,另外由于吕梁山存在,补给也很不方便。

因此前往上游的兵马,并不能派遣太多,否则难以补给,也难以全部渡河。

在偏师北上时,赵泰则下令大军搜集渡船,砍伐树木,购买羊皮,制造羊皮筏子,摆出一副准备强渡的姿态。

两军隔河对峙,蒙军发现齐军制造渡河器械,发现有齐军在东岸练习游泳,操纵船只和木筏,立时加强了戒备。

十五天后,到了赵泰与范用吉约定的渡河时间,赵泰估计范用吉准备从上游过河,随即下令大军发起强攻。

这天半夜,齐军在东岸放下上百个木筏,筏子上插满火炬,扎满了假人。

夜晚,漆黑的河面上出现这一幕,西岸的蒙军瞬间就紧张起来。

对岸寻哨的蒙军,发现了河面上点着火炬的木筏,连忙发出警讯。

蒙将昔班匆匆出帐,他来到河边,看见河面上的火炬,正顺流而下,只以为齐军要在下游过河,于是连忙调集兵马,追着顺流而下的木筏往南走,防御齐军强渡过河。

在木筏吸引走了一部分蒙军后,齐军随即对浮桥发起强攻,而于此同时,齐军乘坐羊皮筏子强渡黄河。

战斗从三更打到天明,齐军损失上千人,却没能夺下浮桥,强渡的士卒也被蒙古骑兵赶下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