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赏赐,过份了。
既然过份,自然有人据理力争,兵部侍郎黄兴站出来,义正言辞的道:“陛下,赏固然要赏,可是皇家校尉俱都世袭百户,只怕不用三十年,这世袭百户就要超过数万,长此以往,怕是……”
嘉靖冷冷一笑:“既然如此,你身为兵部侍郎,又当如何事。”
嘉靖的口吻,越来越带着几分盛气凌人,这让百官们觉得难以接受。
黄兴沉吟片刻,道:“可以以百户彰显其功。”
这意思就是说,只是彰显,而不是当真的人人一个百户,而且不可世袭,因为一旦世袭,这还了得,将来天下不晓得要出多少个百户。
只是单单一个百户,就已足够让人羡慕了,皇家学堂可是有一千三百多个百户,这意味着什么?怕是整个宣府,也挑不出这么多的百户官来。
嘉靖方才是狮子大开口,此时已是不做声了,慢悠悠的道:“若是如此,奖赏未免太轻。”
杨廷和看不下去了,忙道:“陛下,平倭的功劳是大,却也不能赏赐无度,否则到了将来赏无可赏,赐无可赐,又立了新功,该当如何?”
嘉靖慢悠悠的道:“既然如此,那么翰林学士徐谦此次亦是大功于朝,又当如何赏赐?”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不吭声了。
按照规矩,侍读学士若是再升官,那可就是一方诸侯或是某部的大佬了,至少一个侍郎是跑不掉的,徐谦这个家伙,在翰林院做侍读学士的时候就闹得不可开交,差点没引发震动,现在若是再升到部堂里去,那还了得。
礼部、户部、吏部且不说了,就算是去兵部,刑部这样的偏僻衙门,那也不是开玩笑的事,对杨廷和来说,退一万步,让徐谦去了大理寺这样的衙门,也不能保证这徐谦不会闹出什么耸人听闻的事,除非……把这家伙打发去钦天监。不过钦天监和其他衙门不同,监官不得改迁他官,子孙世业,非特旨不得升调、致仕。如有缺员,由本监逐级递补。
所以,打发徐谦这个家伙去那里,显然是不可能。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么几个不太重要的地方,比如鸿胪寺,比如光禄寺、太常寺,只是……一个有功的学士,把人家打发去那里,明显有打击之嫌。
杨廷和沉默了片刻,既然不能留在京师,那么只能外放了,倒是这时正好,恰好浙江巡抚出了空缺,前任巡抚已被倭寇所杀,本来杨廷和心里已有了候补人选,现在看来,让这徐谦接任,倒也恰如其分。
浙江巡抚看上去风光,其实想要做好,实在不太容易,至少国朝这么多年,还从没有浙江巡抚任上有什么大作为的人,从某种意义来说,云南虽然是穷乡僻岭,可是到那儿去做巡抚,也绝不会比浙江巡抚差,说白了,这浙江不是个好地方,不但士绅遍地,而且城市的规模很大,城里的居民可和寻常的乡民不同,这些人见多识广,不肯吃亏,若是在云南,就算压榨的狠了,乡民要闹,巡抚一道命令,官军和差役俱都可弹压下去,也无人出来申冤,可是浙江不一样,这里一旦有人闹事,那就是大事,倒不是说这里的事当真比云南的一些乡民造反要大,而是因为这里多的是士绅和生员,屁大的事被这些人一渲染,就成了天大的事。
正德年间的时候,浙江那边出现过许多抗税的事件,都是不满镇守太监,有人振臂一呼,接着便是数千上万人围住衙门要逃公道,官府若是弹压,于是舆论哗然,无数人指摘,在法不责众的前提之下,往往都是下令弹压的官员倒霉,要嘛平调去别的地方,一辈子前途无望,甚至摘掉乌纱帽也并非没有可能。
徐谦这个家伙,做事一向孟浪,像浙江巡抚这等人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站稳脚跟的职位,倒是索性让他来赴任,到了那时,他不闹事倒也罢了,一旦闹事,惹起地方上的反弹,倒看他怎么说。
杨廷和想定,倒也没说什么,旋即道:“陛下,徐谦此次确实是功勋卓著,老臣愚见,眼下浙江巡抚出缺,现在徐学士又在杭州,何不如直接下旨,令他就地赴任浙江巡抚?”
这个主意,倒是让嘉靖愣了一下。
嘉靖这个时候倒是确实很想把徐谦招回来,只是徐谦以侍读学士升任巡抚,倒是很对他的胃口。
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将来要倚重这个家伙做什么大事,显然总有那么点遗憾,况且就算到了部堂里,那也只是副职,倒不如索性外放浙江,好好将这家伙磨砺一番,待到时候成熟,再招回来不迟。
这对徐谦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大的磨砺。